经济学有一个概念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叫做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指的是通过投资而返回的价值,所有人都在追求高 ROI。
之前我们写过的一些文章,一直在探讨我们现在的训练究竟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多少,其实从 ROI 的角度上来说,也就是想要让教练和家长,特别是孩子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有最大化的回报和效果。
我们可以称之为 ROT,Return on Training。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很多训练课的 ROT 都非常的低。我们可以一起算一下,一个正常的青训俱乐部一周一般两练一赛,一个学期8周,一年也就32周,大部分训练每一节课至少有10分钟的“等待时间”、“训话时间”等,完全不能称之为高效。
这样算下来,很多孩子一年浪费的时间,基本等于总训练时间的10%,学球十年,加起来至少有100多个小时。
这可是6000分钟啊,人这一辈子,花在踢球上的时间,能有多少个6000分钟?
我们需要,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训练课的设计上。
如何提高ROT?
看看下面的几个选项,选出您认为在一场比赛中发生次数最多的动作:
· 射门
· 头球
· 传球
· 传中
· 带球
· 做决策
答案肯定显而易见,比赛的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需要做出大量的快速决策,以应对时刻变化的比赛环境。比如跑向哪里、球传给谁、如何站位、何时射门等等。
所以既然做决策是足球里发生次数最多的动作,那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这项技能呢?
和所有教育上的道理一样,家长们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我们剥夺了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孩子的创造力和自我思考的能力就会大大被限制。
这在足球世界里也一样。
什么是做决策?
在孩子的下一次训练时,我们可以好好观察一下,问问自己,孩子今天的训练,是否是在自己做决策,还是说就只是跟随指令做“足球动作操”。
从一个标志物跑到另一个标志物、把球传给特定的队员、绕着标志物带球、来一次花哨的障碍物一条龙......这些都不是在做决策,而是在做“足球动作操”。
解读环境,知道特定情景下的各种选择,根据场上的即时信息,进行自我动作的选择和决策。
那到底,我们该如何为孩子打造出充满无数决策过程的训练课呢?
3L 法则
欧美青训,有一个业界默默认可的训练课黄金法则,叫做“No Lines、No Laps、No Lectures”,是不是顾名思义的同时,也让人匪夷所思,为什么我们好多训练课,却和这个法则完全相反?
No Lines(不要排队)
大家肯定对排队训练的场景习以为常,教练让孩子排成一队,让孩子轮流练习,就像做广播操一样,画面整齐,次序井然,家长满意。
类似的排队,让我们觉得孩子们作为一个整体,是在非常认真地训练,但这种幻觉会导致我们觉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到东西。
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些看似轮流进行、成功率很高的排队训练,大大降低了孩子每次训练的触球时间和次数,训练量和实际的训练课时间完全不成正比。
其实别说孩子了,就算是成人,排着队这样站在场边也会焦躁不安,这里动动,那里摸摸,注意力严重分散,甚至会导致孩子渐渐丧失对足球的乐趣,跑到角落里画圈圈。
No Laps(不要跑圈)
不要跑圈,我们之前写过的文章《加练体能?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你训练课的设计》,已经很详细地说明了为何足球体能和一般的长跑体能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如果你说跑圈只是为了给孩子热身的话,那一些趣味性更强、更贴近比赛的热身引导活动,是不是更合适一些?
"我的球员不够强壮,所以很多比赛的最后20分钟,球队都被进了很多球,主要就是因为孩子们体力不行。"
导致孩子“体力不行”,有太多原因,但每一次,家长和教练都会潜意识地把它归结到孩子“身体素质”不行上。
为何孩子“体力不行”?这和每次训练课末尾都安排孩子进行“体能训练”有关系么?每节训练课前面50分钟都练了什么?是一个长时间的热身,然后就直接跳到孩子的“体能训练”去了?训练里是否充满了排队的等待时间?
为何说一节训练课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所有关于孩子在足球上出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足球相关的训练课设计去解决。
技术环节、小场比赛环节里训练的内容和强度是否够大?训练课是否需要孩子经常变速、变向、加速突破、快速回防、对抗...?
No Lectures(不要长篇大论)
这个点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花过多时间讲大道理,二则是训练时无论什么时候,教练都不要说太多话,不管你的本意是什么。
孩子的年龄越小,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越短,和排队类似,如果一节课我们花太多时间来训话或是讲道理的话,孩子们对足球的专注度和兴趣会大大降低。
另外一层意思,则和我们之前谈过的“过度教学”的启发类似,在孩子踢球时,教练持续性地干扰,过多地给出自己的教学点,以至于影响到了孩子尝试探索自己的能力,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
简单的来说,就是教练“保姆式地”帮助孩子去学习每一次触球,帮助他们做所有训练中的决定,在这样的“填鸭式的教学”下,孩子成了教练操控的实况球员。
听过再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
最理想的状态是,在训练的间隙中留出少许时间来引导孩子,向孩子提问题。训练中如果我们发现问题,为了不干扰其他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样会把整个训练叫停,而只是走到一个孩子旁边,悄悄告诉他我们的想法和问题。
有时候,我们潜意识里会觉得即时性的指导非常重要,但如果你真的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停地讲话,那你就应该注意了,停下来观察,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才是真正帮助孩子自我学习成长。
3L法则,就是为了让我们在设计训练课的时候,把重点发在打造一个鼓励自我决策的训练环境和规则。
决策、高效参与、最大化 ROT,这样的思路和原则,才是我们真正把青训当做教育去研究的开端。
做出改变,从"3L 法则"开始。